【活動資訊】內湖流域永續論壇 — 永續地方學發軔

🍀內湖永續社造通訊2025
2025年,內湖流域守護網絡啟程,推出首屆 「流域永續論壇」,宣告「內湖永續地方學」的嶄新篇章!此次論壇接軌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WS年會的前沿理念,結合全球濕地復育的成果,深入探討內湖區流域解說、生態修復及地方永續發展的實踐行動,展現「一金三川三湖」的獨特願景。
—————🍀時間地點
📅 活動時間:2025年2月20日(四)13:00-17:30
📍 活動地點:內湖社區大學(內湖路一段520號,捷運港墘站2號出口)
—————🍀報名資訊

即刻報名贈送<一起實現SDGs未來的17個夢想>一本!!
🎁 限量好禮:
前10名報名者,贈送《臺灣濕地誌》一本
💻 立即報名:
https://www.beclass.com/rid=294fe09678f563e38c7e
🌱 加入我們,共同啓動內湖流域永續的美好未來!
—————🍀
🎯 精彩內容:
一、前瞻內湖生態修復
●青碳—内湖濕地的復育之道
●因一場天災後在都市裡所誕生的濕地一給了公民科學家更豐富的人生(金瑞濕地)
●濕地權世界宣言一倡議自2024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WS臺北年會(内湖首倡)

二、醖釀內湖流域公民力
●金瑞生態三部曲—内湖社大首支解說隊
●人與自然永續的大溝溪一涵育大溝溪解說隊
●碧湖公園生態修復一都市中的生態孤島

三、內湖流域生命力願景
●從城市永續看大湖公園
●永續白石湖之水時光記憶
●基隆河右岸內湖區守望一盤點水環境教育園區與鐵馬驛站潛力點
●從一金三川三湖議題盤點中望見願景—面對內湖不永續挑戰
—————🍀
📋 成果海報展示:
本次論壇將設置成果海報展示區,提供倡議或成果展示攤位,內容包括:
●大溝溪解說規劃地圖
●濕地權世界宣言
●臺灣濕地誌
(如需追加展示攤位請洽教務專員)
—————🍀
【解說隊教育召集】
本永續論壇,視為內湖社大各解說隊之「2025教育召集」,解說員報到核對更新解說隊造冊基本資料,並參加論壇後發放五小時解說員在職進修研習證明。
應召集之解說隊:
●內湖社大-金瑞解說隊(全員)
●內湖社大-大湖解說隊(全員)
●內湖社大-大溝溪解說隊(全員)
🌱 加入我們,共同啓動內湖流域永續的美好未來!
———————————————
🍀內湖永續社造通訊2025🍀
———————————————
💫內湖社大永續力專網💫 https://vocus.cc/salon/nhccsdgs
💫內湖永續力交流小站💫 https://www.facebook.com/nhccsdgs/
💫內湖地方知識專網💫 https://www.renewal.tw/nhlocal/
———————————————
—————標籤
SDG3/4/6/11/13/14/15/16/17
內湖社大 流域公民 內湖流域守護網絡 一金三川三湖
濕地 青碳 碳匯 復育
濕地權 生態系復原 生態修復 生態創生
議題 社團 活動 論壇 永續學用
🍀內湖永續社造通訊2025🍀

內湖流域學校永續論壇

2025內湖流域永續論壇(入口網頁)

◎論壇時間:2025/2/20(週四)下午時段 13:00~17:30
◎論壇地點:內湖社大(內湖高工內—文湖線捷運港墘站2號出口)
◎費用:免費
◎名額:80名

◎報名網址:https://www.beclass.com/rid=294fe09678f563e38c7e

◎大會手冊:下載網址

◎論壇議程:如下(可點選連結至議題分頁進一步參閱)
1・前瞻內湖生態修復—從國際濕地復原觀點
1-1・青碳—內湖濕地的復育之道
  分享人:方偉達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內湖社大校務顧問
1-2・因一場天災後在都市裡所誕生的濕地—給了公民科學家更豐富的人生(金瑞濕地)
  分享人:徐昭龍 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研究員兼總幹事・內湖社大金瑞解說隊教練
1-3・濕地權世界宣言—倡議自2024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WS臺北年會(內湖首倡)
         分享人:林明志 台灣零碳協會監事・內湖社大主任秘書

2・醞釀內湖流域公民力—從解說到行動

2-1・金瑞生態三部曲—內湖社大首支解說隊
  分享人:游新志 內湖社大金瑞解說隊隊長
2-2・人與自然永續的大溝溪—涵育大溝溪解說隊
  分享人:謝淑勤 社大講師・內湖社大大溝溪解說隊教練
2-3・碧湖公園生態修復—都市中的生態孤島
  分享人:張嘉宏 海漁基金會生態講師・內湖社大碧湖解說隊(籌)教練

 

3・內湖流域生命力願景—面對不永續挑戰

3-1・從城市永續看大湖公園
  分享人:林智謀 荒野保護協會汐湖連絡處負責人・內湖社大大湖解說隊教練
3-2・永續白石湖之水時光記憶
  分享人:林翠娥 白石湖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內湖社大白石湖解說隊(籌)教練
3-3・基隆河右岸內湖區守望—盤點水環境教育園區與鐵馬驛站潛力點
  分享人:陳建志 台灣永續聯盟理事・內湖社大基隆河內湖解說隊(籌)教練
3-4・從一金三川三湖議題盤點中望見願景—面對內湖不永續挑戰
  分享人:唐炘炘 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內湖社大AI數位志工隊PPGIS組(籌)教練

【活動資訊】美好公園及單車道一起來 永續內湖新工程AI采風坊

🍀內湖永續社造通訊2024🍀
👉立即報名 https://reurl.cc/0dzqKb


我的美好生活,是健走,還是釣魚,還是騎單車🚴,讓想望倘佯在內湖森川里湖之美中。就在「碧湖公園」、「內湖運動公園」、基隆河連結捷運站之「自行車步道」新工程啟動前,採錄不永續所在📷。
體驗用 AI 書寫永續願景,一起寫下公園及步道新風貌的美好生活想望,進而育成 AI 融入采風創作和永續社造的技能,讓數位公民科技串起愛鄉愛土的地方認同感。✒️
—————微課程🍀招生中
讓AI帶您書寫美好想望
【美好公園及單車道~永續內湖新工程AI采風坊】
—————微課程🍀報名表
✦免學分費✦但第一堂課需現場繳納出席保證金500元。(按結業方式領回保證金)
—————🍀課程時間
8月12日(一)08:20-11:00(戶外)
●實境採錄~碧湖公園采風
8月12日(一)13:00-15:40(室內)
●公民科技報導文學~PPAI書寫及PPB共筆
8月19日(一)08:20-11:00(戶外)
●實境採錄~內湖運動公園及自行車步道采風
8月26日(一)13:00-15:40(室內)
●公民科技報導作品~共筆部落格成果地圖呈現
✦室內上課地點:內湖社區大學(內湖路一段520號)
✦室內集合地點:請詳見網路報名表。
—————🍀課程師資
張錫塒(社造導師)
.環保署環境教育人員、新北市濕地故事館經理…
.國際水利環境學院專案經理、國際青年星拾力協會常務理事…
陳建志
.社區大學微笑單車、水水內湖-北北桃竹苗彰六城微笑美好溪行等課程講師、中山魅力河川社講師…
.基隆河內湖解說隊教練、基隆河流域守護聯盟召集人…
張嘉宏
.內湖社大親子釣查局等課程講師…
.碧湖解說隊教練、2020碧湖移除外來入侵種琵琶鼠活動發起人…
陳宣靜
.社區大學生態旅遊、地方學PPGIS等課程講師、南港公民新聞社講師、創生曉時善陶學社總社長…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林伊克
.社區大學數位社造、臺北湖考察趣、流域永續地方學PPGIS等課程講師…
.曾任行政院青輔會資訊服務青年志工行動網主持人…

預約親水城市 2023基隆河流域守護論壇暨見學/公民記者報導

公民記者:小柚子報導

 一年一度的基隆河流域守護論壇,8月19日在內湖社區大學舉行,今年的主題是預約親水城市,有近20個合辦及協力單位,見學路線含跨台北市及新北市共6個行政區,特色從古蹟走讀、藝術聚落、水域文資踏查、城市水路營造、陂圳生態觀察、河域通勤綠廊、龍舟獨木舟體驗及溪流變遷等。希望透過公私部門與民間的對話,持續堅持為基隆河發聲。

       基隆河流域守護聯盟召集人陳建志老師說: 2010年我們就開始有舉辦,一年一度的基隆河守護論壇,作為一個我們民間跟公部門一個對話的一個,算是一個定期的溝通平台,來拉近彼此的一些共識,或有時候我們也會邀請公部門來做一些報告,讓民間也了解公部門目前的一些施政。

       內湖社區大學校長張芳德說: 河川是城市之母,我們很榮幸說可以讓大家一起聚集在一起,來討論這樣一個關注河川的議題,活動研討會開始之前,其實我們在雙北整個同時展開了11條的走讀的路線,那我覺得這是一種喚起民眾,來親近河川的一種方式,大家親自地走到河川裡面 河川旁邊,或者去感受這個河川的生態環境,以至於我們可以知道去想像,我們下一步可以為這條河川可以多做一些什麼。我們今年的主題喔,我們是小河流域的問題,所以非常多的地區的這個有關於河川工作的團隊,也都參與到這一次研討會的內容,我們相信今年的河川守護論壇結束之後,必定可以為我們整個基隆河流域,這樣子的一個守護的工作帶來一個不一樣的境界。同時我們也非常的高興雙北市府的同仁們,這一次也非常多的同仁來參與,未來怎麼樣喚起公私協力,一起來推動整個河川的守護工作,是我們未來更多努力的課題。

       中山社區大學副校長翁繩玉說: 中山社大對於河域的守護,會從人文地產景幾個角度來關注,當然我們希望在河域的守護是社區的力量,加上整個所有議題的加入,能夠從所謂SDGs全球思考 在地行動,然後能從基隆河來出發,那麼這是這些年我們所做的點點滴滴,我們也希望實地的踏查,能夠激起所有的居民或者市民,在地參與的一個共識跟概念,然後透過學校的一個課程 活動以及整個的一個規劃,能夠讓基隆河守護,成為真正的除了議題之外的一個行動的力量。

      期盼透過基隆河論壇的平台,建立民間與公部門定期的交流對話,持續推動流域巡守、水質改善、生態保育、親水環境及低碳生活的落實,共譜一個流域美好的生活環境。

         公民記者 小柚子 台北採訪報導

 “河”好
  作者:張錫塒
  日期:2023.8.18

  水泥與河流和好
  森林與河流和好
  單車與道路和好
  小魚與河流和好
  鳥與樹和好
  昆蟲與果實和好
  泥土與池塘和好

  水圳與都市和好了嗎?
  人與蛇和好了嗎?
  松鼠與鴿子和好了嗎?
  白尾八哥與麻雀和好了嗎?
  枯葉與吹葉機和好了嗎?
  藍鵲與蟾蜍和好了嗎?
  渡船頭與水閘門和好了嗎?

從小河治理看生態永續與文化保存

內湖松山、南港、汐止社大 自然學程講師

荒野保護協會 汐湖連絡處負責人

2023年基隆河守護論壇 小河域治理議題召集人

前言

    小河流域不僅是物種基因寶庫,也是常民生活的場域,

護岸工程若使用大量筆直水泥來建造,雖然有效防止了土壤流失

卻破壞了流域生物的棲地和生態廊道也消滅在地水岸文化資產。

觀察野溪整治 水涵養變少滯洪功能變差物種變少水質變差

缺乏在地感情、、、,這些問題需要一段時間的追蹤觀察比較,

市府需要落實施工前後的調查和檢討,因為民眾的冷漠和認知不足,

看似美侖美範的河岸,配合政府扮演溪流殺手,一條條的「溪流」開腸剖肚,變成穿上制服的「水溝」,甚至正在斷絕許多物種的後代。

壹、特色自然景觀消失

    ․ 溪流曲折寬窄拉直變水溝

    ․ 石壁潭或石門景觀破壞

    ․ 河道變窄, 低灘青青河畔草消失

貳、原生態消失

    水岸植栽營造鳥語花香,蝴蝶飛舞的社區,優先考慮在地容易維護的品種,觀賞植物、蝴蝶食草和蜜源植物、誘鳥植物、民俗植物、

   在地原生水岸植物、、、。

  1. 棲地體檢

    ․ 以水體為家的動物

    ․ 以溪岸為家的動物

    ․ 以濕地為家的動物

    ․ 以箱涵為家的動物

    ․ 熱點管理

  2. 基因交流陸橋

  3. 洄遊廊道

  4. 繁殖廊道

  5. 飲水路徑

6. 流域維護管理

  7. 污水處理規劃

  8. 防汛抗旱設施

參、文化資源消失

   文化地景消失,喪失在地人與溪流的特殊文化與情感記憶,

原有河岸被溪水雕塑的地形景觀及生痕化石、黃蠟石、、、完全剷除,

    穿上外來石塊。

在地水岸文化,在制式規劃下變成穿上制服的水溝和北方宮殿式的建築。

  1. 在地特色地景:石碇、古圳、古橋墩、、、

  2. 水岸文化:港口、渡口、水岸人家、水車、取水碼頭、洗衣、

     捕魚、放牛、、、

  3. 流域產業:樟腦、染布、煤礦、線香、玻璃砂、、、

總結

1. 小河治理需跨域討論

    工程規劃將增加生態及文化層面的友善設計,

由生態專家盤點生態熱區,文史專家盤點特色文資,

成立監督平台也可以邀集生態界、文化界與工程界共同討論,

能讓流域設計更永續,讓我們的城市更邁向文明。

2. 小河流域整治評估與復育

․ 生態復育與永續:恢復被人類破壞的物種熱點棲地,

    例如:蟲魚、蝦蟹、螺貝、龜鱉和鳥獸。

     達到生態永續生存與利用,

    例如:吃農業害蟲的蜻蜓、螢火蟲、青蛙、燕子、蝙蝠、、、,

          魚蝦貝類水產利用以及背後完整的食物鏈。

․ 文化保存與活化:以工程手段保存或營造文化亮點。

鸕鶿季 – 河流轉彎遇到你

林素瑛 隊長/臺北市松山社區大學-基隆河錫口水環境巡守隊

鸕鶿是基隆河流域上中下游的冬季候鳥,為愛護自然守護水域,一群2000多名公民觀察家組成基隆河鸕鶿網,跨縣市一同紀錄鸕鶿的候鳥的遷移路徑與物種特性,松山社大基隆河錫口水還境巡守隊發揮資源整合與社群推動力量,通過111年度「鸕鶿季-河流轉彎遇到你」參與式預算,啟動松山地方創生與鸕鶿生態守護、水域環境調查工作,透過系列活動,倡議生態文化,進一步將守護自然從陸地延伸至天空,達成建構基隆河生態資源普查之願景。